庞军等:Revealing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Mechanisms between Carbon Efficiency and Carbon Equity: The Evidences in China’s Interprovincial Trade
发布时间:2025-07-05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9227新葡的京集团庞军教授课题组在环境领域顶级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发表题为“Revealing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Mechanisms between Carbon Efficiency and Carbon Equity: The Evidences in China’s Interprovincial Trade”的学术论文。9227新葡的京集团2021级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博士田颖为第一作者,庞军教授为通讯作者。
省级碳减排目标的落实是中国“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在制定省级目标时,需要统筹考虑碳效率与碳公平。省际贸易中,碳效率是指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产生最大经济收益的能力,本质是单位碳排放经济收益最大化,提高碳效率有助于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碳公平是指省际间隐含碳排放和经济增加值转移的匹配度,本质是碳减排责任和发展权益的平衡,提高碳公平有助于保障不同省份发展权益。二者联系密切,碳效率是碳公平的前提,碳公平是碳效率的保障。因此,政策制定既要提升碳效率以实现碳减排目标和经济发展,又要协调碳公平以确保各省的发展权益,调动各省碳减排的积极性。
然而,现有研究并未在同一框架内系统考虑碳效率和碳公平。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首次构建了碳效率和碳公平耦合协调的分析框架,量化了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并揭示了其内在机制。碳效率和碳公平耦合协调关系反映了二者通过合理配合促进经济社会整体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基于环境扩展的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计算的数据,本文分别采用超效率SBM-DEA模型和碳公平指数测算省级碳效率和碳公平,在此基础上,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衡量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并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分析二者耦合协调机制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2-2017年,碳效率和碳公平呈强耦合协调关系,碳效率显著提升了碳公平,同时也是二者耦合协调关系的主要促进因素,其积极影响是碳公平的6-8倍。碳效率、碳公平及二者耦合协调关系呈下降趋势,三者排名后50%的省份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丰富的中西部隐含碳净流入省份。资源依赖对三者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主要传导途径是对技术创新、数字信息化及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挤出。
本研究为平稳有序推进“双碳”目标提供了重要依据。首先,碳效率和碳公平可以平衡,当政府提高碳效率时,同样可以促进碳公平,这增加了政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对于中西部自然资源丰富的省份,减少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转型,不仅可以提高碳效率,而且有助于提升碳公平,获得更多的发展权益。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est.4c13889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是ACS出版社旗下刊物,环境领域顶级期刊,中国人民大学A+期刊,JCR 1区,中科院1区,最新影响因子为11.3。